最新訊息
黃致傑

據澎湃新聞報道,新時代司法改革持續革新向前。過去一年,社會公眾對人民司法的期待變得更為具體,如何讓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成為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點。

“十四五”時期,人民法院如何守正創新,進而準確回應百姓關切,關乎著公平正義的落地成效。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了多位法院系統負責同志,以此觀察司法革新動向和成果。本期專訪嘉賓為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夏道虎。

談審判權監督

新型審判機制逐步形成,完善違法審判責任追究

澎湃新聞:在構建新型審判權力運行體系上,江蘇法院有何具體舉措?

夏道虎: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2015年4月,江蘇法院啟動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2016年8月,全面推開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改革。

目前,江蘇法院隊伍結構調整升級,審判資源優化配置,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逐步形成。一是明晰權責清單,強化法官辦案主體責任。推進清單化行權,修訂《關於辦案人員權力和責任清單的規定》,細化8類辦案人員權責清單203條,確保各類人員有職有權、各盡其責,防止權力行使的錯位、缺位、越位。

二是全面推進以法官為中心的審判執行團隊建設。推進“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的新型辦案團隊組合模式,從案件類型、難易程度、人員結構等實際情況出發,組建靈活多樣的辦案團隊。全省法院共組建3369個審判團隊、675個執行團隊;審判團隊有專業化分工的1334個,占39.6%。

三是完善司法績效考評,構建新型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以審判工作量為主、兼顧案件質量效率和業務能力素質的法官業績考評體系,制定《法官、審判輔助人員績效考核及獎金分配指導辦法(試行)》,分10個類別規定了不同崗位法官的審判工作量要求,並明確非因客觀事由,法官審判工作量達不到標準的,年度績效考核視為不合格。強化業績考評結果的運用,將評價結果作為法官選任、晉職晉級、績效獎勵的主要依據。

澎湃新聞:在構建權力運行機制的同時,如何強化審判監督職能?

夏道虎:一是強化院庭長監管職責。制定《院庭長案件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發揮院庭長對“四類案件”與超長期未結案件、重點信訪案件等“六類案件”的管理監督作用。研發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平台,將院庭長案件監督管理權力清單嵌入信息系統,將“六類案件”細分為24種情形進行識別標注、集中監管,實現辦案風險實時預警、違規操作實時攔截、院庭長督查糾錯實時進行。

二是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機制。制定專業法官會議工作規則,修訂審判委員會工作規則,促進專業法官會議與審委會的有效銜接,切實發揮專業法官會議和審委會在研究疑難複雜案件、促進法律適用和裁判標準統一方面的職能作用。制定《關於建立類案強制檢索報告制度的規定(試行)》,明確類案強制檢索的適用情形、檢索範圍、檢索順序、檢索情況報告、檢索結果運用等,規範法官自由裁量權。

三是完善違法審判責任追究和法官懲戒機制。江蘇被最高法院確定為4個法官懲戒工作試點省份之一,自2018年10月開展試點工作。組建省法官懲戒委員會並推動完成換屆工作。推進法官懲戒工作實質化運行,制定法官懲戒聽證規則。2020年12月組織召開省法官懲戒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對5名當事法官涉嫌違反審判職責的案件進行審議。

澎湃新聞:審判質效是法院審判工作的生命線,江蘇各級法院如何完善審判監督效能,進而提升司法公信力和權威?

夏道虎: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法院充分發揮審判監督職能,有力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

一、依法糾錯強監督。堅持有錯必糾,敢於堅持原則,對35件51名被告人再審宣告無罪。倪菊葆案“錯到哪裡糾到哪裡”,作為產權保護典型案件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組織開展“套路貸”虛假訴訟專項治理,加強協同監督指導,發現確屬錯案及時糾正,全省涉貸警情、借貸訴訟大幅下降。著力多維解紛,結合調解和解、瑕疵彌補、審監釋明、司法救助,多渠道化解矛盾糾紛,民事再審調解結案2334件。強化規則完善,培育精品再審案件,糾立並舉促生新規則。

二、完善機制強監督。完善個案監督反饋機制,發改案件結案後向原審法院院長發送《審判監督意見書》,反饋發改意見,強化個案指導。完善類案監督指導機制,定期下發審監案例通報和年度報告。完善案件評查複查機制,對發改案件開展“雙重評查”,深化評查結果運用。完善省法院自身生效裁判監督機制。樹立審監工作權威,突出再審糾錯功能,強化對自身案件監督,嚴格落實再審發改交換意見、原審承辦人列席審委會等制度,切實提升監督的準確性。

三、協調聯動強監督。強化與檢察機關協調聯動,就監督案件和監督意見實行扎口移送、對監督數據進行反饋和分析研判、民事行政案件副卷調閱試點等問題形成會議紀要。強化與督察部門協調聯動,辦案中發現原審違紀違法線索的,及時移交督察部門,構建管案、管人、管事協調運行的監督體系。強化與刑罰執行機構協調聯動,全省監獄全覆蓋,實現五方三地在線開庭,促進陽光審判,強化庭審審查,提升審判質效。

談司法人員管理

完善員額退出機制,明確書記員不占用政法編制

澎湃新聞:人員分類管理改革事關司法責任制的進一步落實,在此方面,江蘇有何改革實踐?

夏道虎:在深化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上,江蘇法院也作出了探索實踐。一是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2016年以來,先後組織開展5批員額法官遴選,全省法院現有員額法官6919人,佔中央政法編制數的37.99%。完善員額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制定《江蘇法院法官員額動態調整暫行辦法》,建立“有進有出”的員額法官動態管理機制。員額制改革以來,全省法院有1026人因崗位調整、違法違紀等原因退出員額。

二是強化入額院庭長辦案職責。建立院庭長辦案數量定期通報制度,明確院庭長應當實質性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新類型案件,特別是對法律統一適用有指導意義的案件。2020年,全省法院院庭長共審結案件1035514件,占審結案件總數的51.13%。

三是加強司法輔助人員隊伍建設。推進法官助理制度改革,依托公務員招錄體系,試行法官助理職位省級統一招錄,根據法官助理職業特點專門組織面試命題,增強人才選拔的針對性。

2017年以來,全省法院統一招錄法官助理1715人。與此同時,拓展法官助理來源渠道,2018年10月,省法院與省司法廳、省律師協會聯合印發《關於開展申請律師執業人員到法院擔任實習法官助理的實施意見》,定期接受省律協推薦的優秀實習律師到法院擔任實習法官助理。開展法官助理分階培養試點工作,選取蘇州、南通、淮安、鎮江等地12家法院作為試點單位,科學規劃法官助理職業發展路徑。

此外,大力推進書記員管理制度改革,明確書記員為不占用政法編制的法院雇員,實行單獨序列聘用制管理,書記員經費按照核定的員額數及保障標準,全額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2013年以來,省法院先後組織全省法院面向社會開展公開招聘13次,共招錄聘用制書記員5130人。

澎湃新聞:在加強司法人員履職保障方面,有何措施?

夏道虎:一是實現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管理。2016年10月組織開展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評定和按期晉升工作,全省法院首批6203名員額法官完成法官等級評定。省法院制定《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按期晉升辦法》,常態化開展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按期晉升工作。積極推進擇優選升工作,截至目前,共有13人晉升一級高級法官,75人晉升二級高級法官。

二是積極爭取落實法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相關配套政策。2016年以來,全省各級法院根據相關政策,加強與地方有關部門會商,推動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相關配套保障政策落地見效。

目前,在推動落實女法官退休年齡、醫療待遇、差旅待遇及公務交通補貼等保障政策上,省法院已經全部落實,正在推動落實與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相配套的退休政策。完善法官權益及職業安全保障,省法院成立了江蘇省法官權益保障委員會,建立並落實法官健康體檢和休假制度。

談司法為民舉措

基層半數民事案件速裁快審,實現跨域立案常態化

澎湃新聞:過去一段時間裡,江蘇法院如何進一步健全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進而落實便民司法舉措?

夏道虎:2020年,江蘇法院著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一是深化“審務進基層、法官進網格”機制建設。制定《關於建立健全“三下三護九機制”當好“八大員”的實施意見(試行)》,以“法官進網格”當好“八大員”為載體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深化“無訟村居(社區)”創建活動。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治理格局,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出台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實施意見,全省法院實現“民事行政案件萬人起訴率”納入地方綜治考核,參與“無訟村居”創建、“審務進基層,法官進網格”100%全覆蓋。

二是深化訴訟與非訴訟對接機制建設。會同司法行政機關在三級法院全部設立“訴訟與非訴訟對接中心”。開展訴前調解,開通全國首個線上訴調對接平台“江蘇微解紛”,2020年新收民事一審案件同比下降13.9%,96%的基層法院實現收案總量下降。

三是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自2015年以來,全省法院登記立案數、當場登記立案數持續增長,除2020年1-4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省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始終保持90%以上,網上立案數、跨域立案數量大幅增加。

四是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全面上線繁簡分流智能識別系統,著力打造速裁快審“無紙質卷宗+無書記員” 、要素式、表格式、分離式裁判新模式。全面推進速裁快審案件無紙化辦案工作,全省72%的法院實現速裁快審無紙化。基層法院半數以上民事案件在訴訟服務中心速裁快審,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天數減少10天。

五是大力推行網上訴訟服務。2020年2月,會同省司法廳、省律師協會下發通知,引導律師、訴訟當事人通過江蘇法院訴訟服務網、江蘇移動微法院、江蘇政務服務網“江蘇法院旗艦店”、長三角“一網通辦”平台等貫通大廳、網絡、熱線、移動端的電子訴訟服務,一網通辦各項業務。指導全省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和信訪接待大廳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各項處置以及開放工作。

六是全面推進跨域訴訟服務改革。加強宣傳引導,實現跨域立案常態化。各中基層法院(含人民法庭)及專門法院全覆蓋、民商事、刑事自訴、民事申請再審等案件類型全覆蓋。2020年,全省法院通過中國移動微法院共開展跨域立案6125件;其中,作為管轄法院立案3342件,作為協作法院2783件。推進訴訟服務集約化,集中送達實現三級法院全覆蓋,跨域立案升級為全域服務,在全省法院推廣蘇州、徐州“一窗通辦、一站全辦、全市聯辦”全域訴服工作模式。自2020年2月3日以來,全省法院網上立案62萬件,網上成功繳費81萬次,以電子方式送達189萬次,12368熱線接聽電話63萬個,以郵寄、網上和大廳立案方式立案200萬件。

資料來源:http://hk.crntt.com/doc/1060/2/4/6/106024626.html?coluid=45&kindid=0&docid=106024626&mdate=030614382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