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看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新動向

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看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新動向

據新華社報道,今年4月26日是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80.05分,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4.7%,專利、商標電子申請率超98%……國家知識產權局開放日活動及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26日舉行,傳遞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全新動向。

 

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80.05分 創歷史新高

國家知識產權局26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全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80.05分,較2019年提高了1.07分,較“十二五”末提高了11.33分,創歷史新高。

“這個數據說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說,嚴保護政策導向的確立、大保護工作格局的構建、快保護關鍵環節的突破、同保護優越環境的塑造促進了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的進一步提升。

——民法典出台,專利法、著作權法、刑法均完成新一輪修改,針對故意侵權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法定賠償數額大幅提高,刑事處罰力度加大。

——2020年,全國共有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組織500餘個,調解知識產權糾紛2.4萬件。42家仲裁委員會處理知識產權案件1900餘件。全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構1000餘家,覆蓋大部分地區。

——全國新設立一批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2020年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共協助執法辦案1.7萬件,結案率98.3%,平均結案周期11.6天。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分中心落地上海;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及地方分中心有效運行,設立以來已指導海外維權案件300餘件。

張志成說,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高標準落實《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及其推進計劃,不斷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

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看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新動向

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4.7% 轉移轉化日趨活躍

國家知識產權局26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4.7%,其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44.9%。“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穩定在30%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均在40%以上。

調查顯示,近八成企業對未來專利收益情況有明確預期,其中,49.5%的專利權人預計未來一年專利實施收益將有所增長,45.5%預計收益基本不變,僅5.0%預計收益將有所下降。

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表示,將繼續圍繞專利轉移轉化,深入開展專利產業化率調查,聚焦關鍵技術領域高價值專利產出等內容。

葛樹表示,高價值發明專利主要是指符合國家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專利質量較高、價值較高的有效發明專利。主要包括5種情況: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明專利,二是在海外有同族專利權的發明專利,三是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發明專利,四是實現較高質押融資金額的發明專利,五是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或中國專利獎的發明專利。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將‘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設置為預期指標,這將有效引導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更加注重專利質量,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研發、保護和轉化運用,推動高質量發展。”葛樹說。

 

專利、商標電子申請率超98% 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國家知識產權局26日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20)》顯示,2020年,專利、商標業務全面實現網上服務,專利、商標電子申請率分別達到98.8%和98.0%,為權利人辦理相關業務提供極大便利。

2020年,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試運行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初步實現知識產權業務“一網通辦”。全國27個省(區、市)實現專利商標業務“一窗通辦”。各地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業務“一站式”服務,實現“最多跑一地”。

與此同時,知識產權審查效率持續提升。截至2020年底,發明專利和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分別壓縮至20個月和14個月。商標註冊平均審查周期壓縮至4個月,提前完成國務院提出的商標審查周期壓縮目標。

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27個省(區、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設立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機構,省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91%。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共服務司司長王培章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明晰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事項,統一公共服務標準,不斷加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資源供給,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

文章出處圖片出處
更多內容請關注 : 台籍大陸律師黃致傑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打擊院線電影盜錄傳播集中行動成效顯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