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黃致傑

2011年5月1日,醉駕入刑。曾經兇猛于虎的酒駕醉駕,被法律的韁繩勒住。

新華社報道,十年來,公安交管部門對酒駕醉駕違法行為“零容忍、嚴執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推動抵制酒駕醉駕,積極探索構建酒駕醉駕治理長效機制,如今成效如何?

“零容忍、嚴執法”:醉駕率減七成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長劉宇鵬日前在京表示,2020年醉駕比率比醉駕入刑前減少70%以上;2011-2021年間,在全國機動車增加1.81億、駕駛人增加2.59億,年均增加1800萬輛、2600萬人的情況下,酒駕醉駕肇事導致的傷亡事故相比上一個十年減少了2萬餘起。

2020年酒駕醉駕肇事導致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較大事故比2014年下降26.6%。按照海恩法則“每300起隱患或者違法必然要發生一起傷亡事故”,全國每年查處160余萬起酒駕、40余萬起醉駕案件,意味著每年減少6000余起酒駕醉駕肇事導致的傷亡事故,挽救上萬家庭免於破碎。

“在機動車迅速增加的今天,因醉駕而引發的後續事故的減少實實在在印證了醉駕入刑的實際效果是顯著的。”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祥說。

近年來,公安交管部門以更高標準、更硬措施、更嚴要求,始終堅持對酒駕醉駕“零容忍、嚴執法”。

四川省交警總隊宣傳法制處處長楊軍表示,經過多年來的嚴格執法和宣傳教育,“醉駕入刑”的教育、震懾作用充分顯現,涉酒交通事故上升的勢頭得到有力遏制,群眾自覺拒絕酒駕安全文明意識顯著提升。

“酒後拒駕”:漸成文明準則和法治規則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正在成為社會普遍認同和支持的文明意識和行為準則。

十年來,全國酒後代駕訂單近18億筆,年均近2億筆,酒後代駕數量井噴式增長。

劉宇鵬說,“酒後拒駕”日益成為越來越多群眾的自覺行為,飯桌上自覺抵制酒駕的人多了,敢於酒後開車的人大大減少了。

針對取消醉駕入刑、降低醉駕入罪標準等觀點,絕大多數網民表示反對,“一次醉駕可以毀無數家庭,建議加大打處力度”“對醉駕要一嚴再嚴,必須觸及喝酒開車者的靈魂”“為‘醉駕’鬆綁是飲鴆止渴、自我麻醉”等觀點佔據輿論主流。

一個社會整體文明素養的演進,在於依法治理、持續宣傳管理的積極推動,也在於知法崇法尊法良好社會風尚的持續養成。

治理“仍處爬坡期”:根治醉駕 任重道遠

2020年6月,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的《法治藍皮書》顯示,以醉駕為主體的危險駕駛罪成為2019年上半年審理最多的刑事案件,首次超過侵財類犯罪的盜竊罪。

這一方面表明相關的執法力度在不斷加強,另一方面也說明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駕駛行為持續高發、基數較大,需要有針對性加大綜合治理力度。

醉駕依然屢禁不絕,這背後既有機動車、駕駛人數量持續高速增長的現實原因,又有行為人心存僥倖、鋌而走險的主觀原因,加之中國深厚的“酒文化”歷史根源和“酒桌文化”的共同作用。

“我國酒駕醉駕治理仍處於爬坡期。”劉宇鵬表示,堅持醉駕入刑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力消除現實危害、震懾潛在群體的必然選擇。

經驗表明,西方國家經過數十年整治,酒駕醉駕人數才進入穩定期並下降的拐點。中國持續保持嚴格執法司法力度,才能鞏固和提升醉駕入刑的成效,最終迎來酒駕醉駕治理的拐點。

資料來源:http://hk.crntt.com/doc/1060/7/4/9/10607494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6074948&mdate=050120183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