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今天(10日),公安部公布了嚴打利用互聯網侵權假冒犯罪10起典型案例。
一、山東濰坊公安機關破獲“3·23”制售有毒有害減肥食品案
今年6月,根據工作中發現線索,山東省濰坊市公安機關偵破一起制售有毒有害減肥食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2名,現場查獲西布曲明原粉160公斤、減肥膠囊數萬粒。經查,犯罪嫌疑人肖某購進西布曲明原粉以及加工設備、膠囊殼、荷葉粉、包裝材料等後,大量生產有毒有害減肥膠囊,並將其包裝成減肥食品,借助網紅直播宣傳,通過互聯網直播社交平台進行銷售。
二、浙江金華公安機關破獲“7·05”印刷銷售盜版圖書案
今年7月,浙江省金華市公安機關根據線索,破獲一起利用社交平台印刷銷售盜版圖書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查扣各類侵權盜版出版物近49萬餘册。經查,犯罪嫌疑人楊某等人為謀取非法利益,在未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將正版兒童書籍掃描成電子稿後,去除原有的出版社、二維碼、書號等信息進行重新印刷,再通過互聯網社交平台上的下線經銷商進行銷售牟利。
三、江蘇徐州公安機關破獲“10·27”銷售假冒品牌保溫杯案
今年7月,江蘇省徐州市公安機關根據消費者舉報,破獲一起通過電商平台和直播平台銷售假冒品牌保溫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搗毀犯罪窩點2處,現場查扣假冒品牌保溫杯1萬餘個,涉案金額5000餘萬元。經查,犯罪嫌疑人常某通過拆解不同型號品牌保溫杯,研究製造工藝,後據此訂購部件、假冒標識,組裝生產假冒品牌保溫杯,經蘇某、徐某等下線批發商層層倒手後,通過互聯網電商平台和直播平台進行銷售。
四、河南商丘公安機關破獲“12·04”制售假冒品牌羽絨被案 今年1月,河南省商丘市公安機關根據群眾舉報線索,破獲一起通過直播帶貨銷售假冒偽劣羽絨被案,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搗毀售假、生產窩點3個,涉案金額5000餘萬元。經查,犯罪嫌疑人師某以公司名義在互聯網直播平台先後註冊56個直播間店鋪銷售假冒知名品牌羽絨被。經國家棉花及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涉案“羽絨被”和“蠶絲被”填充物均為100%聚酯纖維,無任何羽絨或蠶絲成分。
五、廣東清遠公安機關破獲“10·23”制售假冒品牌吹風機案
今年4月,廣東省清遠市公安機關根據群眾舉報,偵破一起利用電商平台制售假冒品牌吹風機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5名,搗毀制假售假窩點3個,現場查扣大量吹風機成品、半成品、制假原材料等。經查,犯罪嫌疑人梁某等人設立窩點生產假冒品牌吹風機4.7萬餘台,並在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銷售,涉案金額超1億元。
六、黑龍江齊齊哈爾公安機關破獲“6·10”制售假冒品牌手表案
今年5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公安機關根據群眾舉報線索,破獲一起通過直播帶貨銷售假冒品牌手表案,經過全鏈條打擊,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5名,搗毀生產窩點14處,售假店鋪20處,查獲假冒品牌手表表盤、表殼等配件20餘萬件,查扣制假機器設備50餘台,涉案金額達11.3億元。經查,2020年以來,周某在齊齊哈爾市經營表行期間,從上線處購進假冒品牌手表和配件,以現場組裝手表等噱頭進行網絡直播並銷售獲利。
七、遼寧沈陽公安機關破獲“8·27”制售假冒品牌裝修建材案
今年1月,遼寧省沈陽市公安機關根據權利人舉報,偵破一起利用互聯網社交平台制售假冒品牌裝修建材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現場查獲假冒品牌飄移窗型材14餘噸、配件6000餘套,涉案金額3000餘萬元。經查,犯罪嫌疑人姜某等人組織工人生產、加工假冒品牌飄移窗及配件,並冒充權利人企業合作夥伴通過網絡社交平台散發廣告,面向全國多個省市銷售。 八、山東青島公安機關破獲“4·12”制售假冒品牌服裝箱包案
今年4月,山東省青島市公安機關根據舉報,偵破一起利用電商海外購物平台銷售假冒品牌服裝、箱包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8名,打掉侵權假冒商品生產、銷售、倉儲窩點47處,現場繳獲假冒品牌服裝箱包7.69萬件,商標標識、包裝袋等包材33.96萬件,涉案金額3億餘元。經查,犯罪嫌疑人呂某等人大肆生產假冒品牌服裝、箱包,通過中間商層層加價轉售,由王某等零售商在互聯網上銷售。
九、福建莆田公安機關破獲“7·13”冒充海外代購銷售假冒品牌箱包案
今年5月,福建省莆田市公安機關根據電商平台舉報,破獲一起開設網店銷售假冒品牌箱包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2名,查獲大量假冒品牌箱包,涉案金額1.3億餘元,徹底鏟除了一條“境內生產製造、境外倉儲轉運、電商銷售回境”的黑色犯罪產業鏈。經查,該團夥通過購入假冒品牌箱包等,併購買跨境物流單號偽造入關物流單據,在銷售時一同寄給顧客,製造從境外發貨的假象。
十、山西太原公安機關破獲“9·26”銷售假冒品牌服裝箱包案
今年9月,山西省太原市公安機關根據消費者舉報,偵破一起線下實體店鋪和網絡直播平台銷售假冒品牌服飾箱包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現場查扣假冒品牌衣物、箱包等1500餘件,涉案金額2000餘萬元。經查,犯罪嫌疑人宋某等人大量購進假冒品牌的衣服、箱包、鞋,雇傭店鋪服務員和直播銷售團隊通過線下實體店鋪和網上直播平台進行銷售。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5年4次起訴離婚均被駁回:司法莫被“暴力威脅”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