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clara9508

文|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許榮錕付臻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的新要求;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不斷提升司法透明度,網絡司法拍賣、裁判文書上網成為法院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庭審評查和裁判文書評查工作全面有序開展,有力推動了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

這一年,鐵路運輸法院整體移交地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小額訴訟制度正式寫入法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景象繁忙,大事頻頻……

這一年,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也迎來了一件大事——全國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涉台法庭正式成立。這家年輕而充滿閩南人“愛拼才會贏”勁頭的法院,充分利用對台工作天然的地緣人緣區位優勢、獨特的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和良好的司法實踐基礎與發展條件,開啟了涉台案件審判工作新篇章。

2012年6月15日,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涉台法庭揭牌供圖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

啟航:肩負時代使命擔當

東海風來,潮湧鷺島。廈門是大陸最大對台貿易口岸,約有12萬台胞生活在廈門,台資企業工業產值佔廈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隨著海峽兩岸交流交往和經貿合作的範圍不斷擴大,權益保障成為台胞台商關注的重要問題,涉台案件審理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海滄法院憑藉其位於全國設立最早、面積最大、台商投資最集中的台商投資區這一區位優勢,積極推動涉台審判機制改革。2013年1月,廈門法院正式啟動涉台案件“三合一”集中管轄機制,由海滄法院涉台法庭集中管轄廈門轄區內具有涉台因素的一審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並集中辦理其他相關司法事務。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涉台法庭成立後,在統一司法標準和裁判尺度、提升審判質量上下足功夫,建立了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管轄制度,打消了台商的顧慮,創造了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集中優質審判資源審理涉台案件,實現了有限司法資源的集約化,進一步提高了訴訟效率。2012年6月以來,涉台法庭共受理涉台案件一萬餘件。其中,刑事案件217件、民商事案件7422件、行政案件29件、執行案件2729件。以案件審判、司法服務、司法交流等為主要內容的涉台司法工作格局基本建立並不斷完善,糾紛解決法治化、司法服務便利化、司法交流常態化持續推進。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蒞臨海滄法院調研,對涉台法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在周強院長與台胞陪審員親切交談的過程中,來廈門經商多年的謝先生興奮地說:“短短一年多時間,涉台法庭已經被台灣同胞親切地譽為解決台胞、台企訴訟糾紛的’專科醫院’,大家紛紛為這項改革點贊!”

改革:新機制展現新作為

既然是全國首個涉台法庭,就意味著沒有成熟的機制可以遵循。海滄法院涉台法庭成立之初,就把建章立制擺在重要位置,緊緊圍繞涉台審判的特點積極推進涉台司法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法庭成立後,出台了《關於涉台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集中管轄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各類涉台案件的具體範圍。其中,針對台商較為關注的第三地轉投資企業認定問題,《辦法》特別規定受理範圍包括一方主體持有標註“台灣投資者經第三地轉投資”字樣的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的企業,以及各級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出具證明證實該企業為台商投資的企業。《辦法》的出台既有效規範了涉台立案審查工作,減少了當事人訴累;又積極回應了台商需求,受到台商廣泛讚譽。

我國台灣地區被告人的緩刑適用問題曾是涉台審判中一大難點。海滄法院涉台法庭首創台胞緩刑考察員制度,聘任台胞作為緩刑考察員,協助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對刑事案件台灣地區被告人的成長背景、在台灣地區的前科等情況進行調查,作為被告人是否符合緩刑宣告條件的參考。2015年8月,廈門市涉台社區矯正中心在海滄區揭牌,廈門成為大陸唯一的涉台檢察、審判、司法調解、社區矯正等涉台司法環節全過程無縫銜接的城市。該項製度實施以來,先後對74名台灣地區被告人適用緩刑,緩刑適用率從不足15%提升至33%。

積極擴大台胞參與人民司法,是廈門涉台審判的特色之一。目前,海滄法院的台胞陪審員已從最初的10名增加到目前的39名,涵括在大陸事業有成的台商、來大陸創業打拼的台青,以及與大陸配偶結婚的台胞等各個群體,人員結構不斷優化,代表性不斷增強。十年來,台胞陪審員參與陪審案件1300餘件,有效提升了台胞對人民司法的參與度、親近度與信任度。

此外,涉台法庭不斷創新調解機制,與人民調解委員會、商事糾紛解決組織及台商協會建立訴調對接機制,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推動涉台糾紛訴源治理,最大限度運用民事調解、行政調解等方法,準確、靈活適用法律裁判規則,促進糾紛實質性解決,盡最大努力以和諧方式解決兩岸民眾糾紛。涉台法庭還不斷拓寬調處解紛渠道,推廣運用涉台司法服務網及手機App、跨域立案平台、律師服務平台、人民法院調解平台等線上服務平台,實現訴訟事務“一網通辦”,進一步減輕當事人訴累。十年來,涉台民商事案件調撤率達50.42%。

2020年12月6日,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與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簽署《建立涉台案件訴訟與調解相銜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合作協議》,正式成立全國首家“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涉台調解室供圖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

2021年,又一座對台溝通的新橋樑架起——“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廈門海滄法院涉台調解室正式掛牌運行。這是海滄法院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目標,積極發揮和延伸商事審判職能,以一站式建設為依托,聚焦多元解紛,探索商事糾紛訴前調解機制所打造的新樣本。通過該平台,兩岸律師得以交流調解經驗、攜手調解糾紛、研討理論實務,共促涉台糾紛實質性化解。

十年來,在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的指引下,涉台法庭緊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和祖國統一,充分發揮親情鄉情優勢,推動涉台司法“心連心、實打實”。通過方向上的聚焦、工作上的聚力,當好“家里人”,助力“家裡事”,深化親望親好,推動交流合作,增進心靈契合,在司法領域匯聚同胞情、民族心、團結力。

創新:提供優質司法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涉台法庭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落實落細惠台舉措,推進涉台司法服務精細化、均等化、普惠化,完善便民利民措施,依法支持、保障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2019年3月12日,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與廈門市台商協會召開涉台司法工作座談會供圖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

海滄法院適應涉台案件特點,設立專門窗口為台灣同胞提供立案、送達、調解、執行等方面的便利;編制訴訟指南、舉證須知、訴訟風險提示等訴訟指引材料,完善對台灣同胞的訴訟指導,強化線上審判功能;在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先後掛牌設立“涉台司法服務站”“台胞權益保障法官工作室”“台胞調解員工作室”,暢通傾聽台胞台商心聲、收集台胞台商意見建議的渠道;推行“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機制,快速化解一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涉台企糾紛,助力復工復產;注重人文關懷,積極協調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台灣地區被告人提供辯護,實現涉台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成立涉台法庭義工服務隊,採用輪值方式為涉訴兩岸同胞提供引導、答疑、預約等便民服務;編寫並發布全國首份台資企業勞動爭議總結材料及典型案例,開展勞動爭議司法解釋專題講座,提供風險防範、用工規範指引……一項項創新舉措,拉近了司法與台胞的距離,彰顯出司法的溫度與力度。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涉台法庭義工合影供圖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

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眾多台胞往來兩岸不便。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為跨境訴訟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服務的若干規定》,海滄法院積極落實該項改革舉措。2021年3月1日,海滄法院受理了一位在台灣地區當事人的立案申請,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台灣代表的共同見證下,通過“移動微法院”平台依法審查立案材料、進行身份驗證審核及委託代理視頻見證,15分鐘完成福建首例“跨海峽”遠程立案。海峽對岸的眾多媒體紛紛對此報導。當海滄法院法官跨海峽立案的畫面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台媒上時,人民司法實實在在的惠台舉措正在被兩岸更多的同胞知曉,“小切口”改革深遠的影響力逐步顯現。

致遠: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親望親好,守望相助。”涉台法庭堅持以法為媒、立足實務、厚植共識,積極打造兩岸基層司法交流交往平台,著力推動台灣法學青年到人民法院交流實習,促進兩岸司法領域的融合互通。涉台法庭先後主辦“兩岸醫療糾紛司法實務研討會”“海峽兩岸家事司法實務研討會”等交流活動,參加“中華司法研究高峰論壇”“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司法高層論壇”“海峽兩岸司法實務研討會”“兩岸訴訟制度比較專題研討會”等論壇研討,積極擴展與台灣司法實務界人士的溝通渠道。2019年以來,為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促進台灣青年到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涉台法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率先在全國法院接收兩批次8名台灣法學青年實習生開展實習。通過實習,台灣青年學生更加全面了解了惠台政策、人民司法現狀,也見證了人民法院的作為擔當,有效拓寬了兩岸司法交流渠道,促進了海峽兩岸深度融合發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把兩岸關係放在世界格局發展變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藍圖之中,引領和推動兩岸關係航船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剛剛勝利閉幕的黨的二十大,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政策主張,立足推進祖國統一新的歷史方位,準確把握台海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和安排。在這一大背景下,海滄法院涉台法庭將在過去十年工作的基礎上,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黨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司法待遇,進一步完善惠台利民的製度安排和實施措施,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使廣大台胞台企充分融入祖國大陸發展進程,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對台司法交流越走越深,兩岸同胞越走越親。

一灣淺淺的海峽,成為夢裡揮之不去的深深思念;兩岸一家的血脈,融匯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十年彈指間,海滄法院的點滴努力都是兩岸同根同源的縮影,譜寫了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動篇章。十年只是起點,改革再出發,奮進正當時。我們深信,涉台法庭將以成立十週年為新起點,始終牢記使命擔當,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為加快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提供更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本期封面及目錄

《中國審判》雜誌2022年第22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08期

編輯/孫敏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陸最高法院前法官稱 涉疫的司法案件應全部停審、宣告無罪

加入[台籍大陸律師黃致傑]粉絲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