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兩級法院:更高起點上書寫服務大局新篇章
踔厲奮發,勇毅前行。2022年,廈門兩級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忠誠履職盡責,堅持服務大局、強化司法保障,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廈門篇章做出法治貢獻。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破產重整打開企業重生通道
化解債務382.96億元,處置盤活破產企業財產46.11億元,盤活釋放土地房產41萬餘平方米,推動100餘家企業存續發展;審結的破產案件平均審理時間縮短至145天,同比上一周期縮短了82天;營商環境“辦理破產”指標多年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作為全省唯一入選城市進入“全國標杆”行列……這是廈門破產法庭自2020年8月成立以來,用數據說話,亮出的一份精彩成績單。
推進破產公共法律服務、化解產能過剩、清理“殭屍企業”,完善破產審判機制,廈門破產法庭將破產審判置於服務經濟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局中謀劃和開展,充分發揮破產審判職能,以“創新之犁”深耕供給側改革“希望田野”,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闢新天地。
在廈門好年東米業有限公司重整案中,這家本土老牌糧油企業因受到種種不利因素影響,出現經營困難,陷入債務危機。2021年6月,當債權人提出對好年東破產清算申請後,廈門破產法庭受理了該案件。“如果直接進行破產清算,債權人將難以受償,好年東名下特殊資產也無法實現應有的價值,不利於保障廈門市糧食安全。”廈門破產法庭法官陳傑回憶起當時的狀況這樣說。
由破產清算轉為破產重整後,經過法院第二次公開招募,最終,廈門市鷺濱食品有限公司成為好年東重整投資人。“在這個過程中,廈門破產法庭的高效服務,讓我看到希望,最終下定決心投資並加價1000多萬元。”談及為什麼接盤好年東,鷺濱食品董事長陳海濱對廈門破產法庭贊不絕口。
好年東破產重整案隻是廈門破產法庭為企業打開重生通道,積極助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其中一個縮影。除此之外,廈門破產法庭僅用三個月讓“爛尾”近十年的“福建第一高樓”項目重獲新生,重整拯救廈門中盛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廈門盛洲植物油有限公司、廈門聯華食品有限公司、任我遊(廈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涉疫情、涉民生危困企業。
“當救則救”“能救則救”,廈門破產法庭庭長葉炳坤說:“在破產程序中對具備拯救價值的困境企業,進行重整識別,因企施策,積極促進企業轉入重整程序,引入’活水’換’新生’,多維度救治困境企業,為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那麼,如何當好知識產權的“守門人”?2022年以來,廈門兩級法院迅速行動起來,通過民事、刑事、行政三方聯動,打出了知識產權保護的“組合拳”,審結知識產權案件5178件,全方位營造濃厚的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氛圍,積極創造保護創新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去年4月22日,思明法院與“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在海絲中央法務區揭牌設立“知識產權調解室”。該調解室是海絲中央法務區內設立的首個專業性知識產權調解機構,沿用思明法院訴源治理中心運作的特邀調解組織工作機制,靈活運用訴訟和非訴訟相互配合、相互銜接的方式開展知識產權糾紛調解。
值得一提的是,思明法院還與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共建國家級“知識產權理論與實踐創新基地”項目,以該項目為平台,積極開展審學研一體聯動,打造專業化審判品牌,培育高層次的知識產權專業人才。
去年9月,廈門中院還組織了一場媒體開放日活動,目的是引導社會公眾“零距離”感受廈門知識產權法庭日常工作,展現法庭在打造涉台知識產權審判等司法特色品牌方面的工作成效,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近年來,廈門兩級法院採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有力提升涉台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例如,通過著力案件繁簡分流、致力打造精品案件、聚力統一裁判尺度等,不斷拓展涉台知識產權審判方式;通過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紛平台、完善“互動式”交流協作平台、搭建“立體式”社會共治平台等,有效構建了涉台知識產權爭端解決平台;通過積極支持台灣同胞參與司法工作、大力推動理論與實踐融合發展、廣泛開展知識產權法治宣傳等,積極拓寬台胞參與知識產權司法渠道;通過共建海峽兩岸青年學生知識產權法學教育實踐基地、共建兩岸青年學生知識產權法學實踐交流機制,吸引台灣青年廣泛參與到知識產權司法實踐的各個環節,以及每半年舉辦一次“台青創新創業法律講堂”等,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助力台胞台青創新創業。
助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不斷提升涉外司法審判質效
近年來,隨著廈門經濟不斷發展,金磚創新基地、海絲中央法務區等建設的縱深推進,廈門對外開放程度加深,進出口貿易額不斷攀升,外商獨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中外合資企業數量與日俱增,糾紛涉及的國家日益增多,延伸至60多個國家。國內外市場主體在涉外商事領域的司法需求日益增加,由此對涉外商事審判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戰、更高要求。
2022年1月,作為廈門中院專門審理涉外商事案件的專業法庭——廈門國際商事法庭應運而生。該法庭專門研發了線上門戶網站——“廈門國際商事法庭一站式司法服務平台”,以“一個法庭+三個平台+N項機制”的運行模式,深度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推進國際商事司法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和全方位智能服務。
“走進廈門國際商事法庭,不僅環境好、色調明快,開放式的訴訟服務大廳和分區域規劃的各個功能區、法庭智能化建設更讓人耳目一新。”陳婕琛律師告訴記者,在庭審過程中,她能感受到法官極強的專業性,充滿高科技元素的互聯網法庭高效便捷,最大程度上保護中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支點城市,廈門僑務資源豐富。為了給僑胞僑眷創造創業安居的有利環境,優化廈門營商環境,廈門中院、集美法院及集美區僑聯共同設立“僑音法驛”涉僑調解工作室,進一步維護僑企僑胞的合法權益,更大程度發揮涉僑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作用。
“要優化涉僑保護協作,對涉僑權益保護相關單位在法律適用、審判信息和數據共享等方面都要提供支持。”廈門中院副院長吳麗雪表示,除了要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還要探索延伸設立涉僑維權案件聯繫點,指導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順利開展。
2022年以來,廈門兩級法院審結涉外、涉港澳、涉僑、涉自貿案件4199件,審執結涉台案件1499件。主動融入和服務保障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出台16條工作意見,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打造法治建設新高地
積極助推法治廈門建設
去年以來,廈門兩級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法治建設工作融入公正司法的全過程,發揮司法裁判價值引領作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助推法治廈門建設。
在一起文物倒賣案中,不法分子為謀利,將國家三級文物——古井圈撬走,幾經轉手後身價暴漲25倍。在此期間,不法分子還公然在短視頻平台上兜售,並圖文並茂地介紹古井圈的歷史價值,後被警方在泉州市抓獲。法院經審理後,一審分別判處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一年六個月不等,均並處罰金3000元。其餘倒賣文物古井圈的四人也均被判處有期徒刑併罰款。
除了加大對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外,廈門兩級法院還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為助力全面依法治市做出了不少努力——判決公交公司對不遵守乘車規則的受傷乘客無需承擔賠償責任,倡導公眾自覺遵守規則;判決離婚時丈夫應當對“全職太太”付出的家務勞動給予補償,尊重女性勞動付出;判決再婚老人依據老伴遺囑對房屋依法享有居住權,保障老人安度晚年;判決受助人對因施救而不幸遇難者給予補償,鼓勵肯定助人義舉。
法治文化建設是整個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礎。2022年,廈門七星法治文化街區成功入選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特色項目,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暨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作成果推介。
建成以來,廈門七星法治文化街區共接待各級各界單位調研參觀1800多人次、各級各類人員參觀學習15萬多人次,媒體採訪及影視拍攝1500餘次,不僅成為展示廈門“兩高兩化”形象的組成部分,還為廈門法治文化建設增添了新內容,注入了新活力。
“這一實踐也為廈門市先後獲評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入圍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提供了助力,體現出新時代的司法作為。”廈門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彭劍平表示。(廈門日報記者譚心怡通訊員廈法宣)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兩岸通|亮點紛呈!平潭法院涉台司法審判工作十週年總結與展望出爐
加入[台籍大陸律師黃致傑]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