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涉台學者:當前最需消除對抗政策、開展兩岸交流

大陸涉台學者:當前最需消除對抗政策、開展兩岸交流

大陸涉台學者:當前最需消除對抗政策、開展兩岸交流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中)指出,今年肯定是「大交流年」,北京跟台北都應該留意,不應該賦予工商團體交流更高政治意涵。(記者廖士鋒/攝影)

步入後疫情時代,兩岸的各項交流逐漸重啟,有大陸涉台學者強調,當前最重要的是消除對抗政策、開啟兩岸交流。另有學者認為,今年會是「大交流年」,兩岸官方不應該賦予過高政治意涵,若將交流都定義是「民主協商」,會有很大問題。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17日下午舉行「台海安全論壇」的專題討論,邀集眾多學者專家討論各領域的安全議題。上海台研所副所長倪永傑也以視訊方式參與交流,他指出,兩岸和平狀態在2008年到2016年實現了,因為兩岸雙方有九二共識基礎,但2016年後民進黨追求親美抗中政策、脫鉤,使兩岸處在兵凶戰危狀態。

 

倪永傑強調,美國基於自身利益打台灣牌、阻止中國崛起,「我認為美國他要把台灣當作代理人戰爭對象,有可能台灣成為第二個烏克蘭,現在武裝台灣,把台灣當作火藥庫」。與此同時他並指出,大陸的政策,包含習近平對台工作論述以及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都是強調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很多政策對台灣非常有利,只有中國大陸最希望兩岸和平」。

 

倪永傑指,當前最需要做的是追求兩岸和平,「首先要消除對抗政策、開展兩岸交流,各種形式交流對兩岸來說都是非常需要的」。他認為,「要把不理性的、搞對抗的、依附於美國附庸的政策改掉,兩岸才有可能真的和平」。

 

而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表示,今年肯定是「大交流年」,涉及從中央到地方、從政黨、工商團體、到學校、地方政府各領域,應該是「萬箭齊發」。他認為,北京跟台北都應該留意,不應該賦予工商團體交流更高政治意涵,如果雙方都定義這些交流是「民主協商」,就會有很大問題。

 

王信賢並提到,美中戰略競爭是結構性、長期的,但短期戰術妥協一定會出現,例如現在,當其他國家隊形改變後,台灣到底有沒有辦法做得到?也必須留意「疑美論」跟「倚美論」的關係。

上海台研所副所長倪永傑17日以視訊方式參與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辦的「台海安全論壇」,強調各種形式交流對兩岸來說都是非常需要的。(記者廖士鋒/攝影)
上海台研所副所長倪永傑17日以視訊方式參與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辦的「台海安全論壇」,強調各種形式交流對兩岸來說都是非常需要的。(記者廖士鋒/攝影)文章出處
更多內容請關注 : 台籍大陸律師黃致傑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崑山已有40名台籍人才取得大陸職稱資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