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隨著臺海兩岸經貿交流開啟,臺灣企業及個人擁有更多揮灑空間,但若在異地打拼時不慎觸及當地法律,地域差異便容易形成法律弱勢,為了守護奔波於兩岸人們該有的法律權益,台籍律師黃致杰自解嚴後便洞察了未來趨勢,積極專研兩岸法律,成為守護臺灣人跨海發展的靠山!
民國76年政府解嚴,台商看準經貿交流商機,前撲後繼準備西進,黃致杰律師率先開始精熟兩地法律,黃致傑律師表示,當時想著:「這麼多的台灣人到大陸去,若不懂大陸的法律,難保不會吃虧上當。」遂於退伍後赴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系就讀,進而修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就學期間因地利之便,承辦了上千件兩岸遺產繼承案,造就其對兩岸繼承法規信手拈來的深厚實力。
找律師辦理大陸案件的當事人,通常都已窮盡人事,不得已須訴諸法律,一旦祭出法律手段,易放難收,因此黃致傑律師認真傾聽當事人敍述,深入了解其最終目的,讓委託人與親友、客戶間的糾紛或意外糾紛等狀況,不至於兩敗俱傷,除一些必須採取法律程序的案子,如婚姻、子女監護權、公司股份等,他會先全力照顧委託人情緒,使其恢復理智的思考。
明確目的後,開始安排達成委託人最終目標的法律手段。比起律師的職業,黃致傑律師期許自己像「軍師」,從常理判斷部份事實,再分析是否有更快速的調解方案,最終從法律的規定和操作順序完成委託;對於從缺或不完整的証據,也將指導委託人如何取得可信的証據。黃致傑律師略帶苦笑的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律師是一個經驗累積的工作,除了法律知識的充實、談判調解的技巧,還有法律操作的順序,相對人的對抗手段,可能結果的多種預判等,法律只是工具,人性才是應戒慎恐懼。」
疫情之前兩岸的頻繁往來,間接証明了黃致傑律師的正確眼光,單2021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出超就高達1700億美元,潛在商機不言而喻。黃致傑律師先後擔任陸委會台商張老師、台中縣榮民服務處、台中縣工業會、台灣機器公會、中華航空公司等機關團體法律顧問,更榮獲聘為大陸北海市仲裁員。臉書粉絲頁琳琅滿目的客戶感謝函,在在肯定其用心,他立志成為兩岸臺人的法律守護者,繼續擦亮稀有的「台籍大陸律師」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