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訊息
黃致傑

6月

6月网络涉法谣言辟谣榜单共梳理、汇总10起热点事件,围绕谣言持续时间、传播渠道、产生地域、类型以及辟谣平台等维度综合分析,筛选两起关注度较高、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研判,以期为网络辟谣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从谣言内容来看,6月谣言发酵烈度及社会影响力普遍处于高位,涉及突发事件和考试的谣言接连曝出形成叠加效应,引发舆论对安全、公平等议题的关注。本月,河北“唐山烧烤店打人案”震动舆论场,女性安全议题持续高热。此后一段时间内,女性遭殴打、强奸等突发事件的谣言频现,如“唐山女研究生被强奸”“江西上饶多名男子街头围殴一女子”等。这些谣言刻意渲染女性人身安全受威胁的社会环境,虚构极端案件挑拨性别对立,放大社会痛点问题,以达到吸引眼球、收割流量的目的,性质极其恶劣。此外,涉警谣言也搭车出现,如“丹东袭警案中警察身份为假”“河南警察殴打致老人死亡”等谣言,抹黑公安民警执法形象。目前部分地区警方已在辟谣后对造谣者采取刑拘等处罚手段,舆论反响良好。

全国高考和多地中考于6月举行,相关谣言随之多发。具体来看,涉考谣言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造谣考试作弊,如网传“高考数学泄题”、安徽“黄山考生高考时拍视频作弊”;二是造谣阅卷不公,如网传辽宁高考地理疑现审阅失误;三是造谣考试难度,如网传“今年福建高考数学平均分为37.8分”;四是造谣考生分数,如“江苏考生英语0分总分533分”。就谣言性质而言,多数涉考谣言系炒热点、蹭热度,影响力有限,但仍有少数谣言引发舆论对于社会公平、教育体系的讨论,具有潜在发酵风险。

谣言传播渠道方面,本月谣言分布较集中,主要在微博、微信、抖音三大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微博传播的谣言广度、速度、舆论热度均高于其他平台。一些案例出现跨平台传播现象,如网传北京三里屯保安不认24小时核酸只认48小时一事,系网民发布其微信社交群组的聊天记录,因内容离奇、吸睛,随后相关截图扩散至微博等多个平台。应对此类谣言需要辟谣部门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及时阻断谣言发酵势头。

就辟谣效果而言,本月选取的10起谣言中,有9起经相关部门辟谣迅速平息,舆论认可度较高。河北“唐山烧烤店打人案”发生后,网传被打女子去世,尽管当地妇联、医院等部门先后发声辟谣,但由于涉事女性一直未露面发声,加之“烧烤店被拆”“央视采访车被砸”等边缘性谣言接连出现,导致舆论疑虑未除,官方辟谣效果不佳。5起谣言澄清时间超过72小时,其中江西赣南师大澄清女子称在校内被领导下药性侵,网传上海浦东发生强奸杀人案等突发事件因情节复杂,辟谣周期较长,表明相关部门调查、回应速度有待提升。

典型案例分析

1. 网传四川泸州学生被围殴致重伤 官方辟谣翔实有据获赞

6月9日起,网络流传四川泸州凤鸣镇某学生被4名成年人围殴致重伤,相关信息附有事发现场照片、视频。该信息源于当地微信社交群组,迅速向微博、自媒体号等平台传播扩散,衍生多个版本,包括被打学生曾遭遇二次殴打,伤情严重已死亡;打人者系黑恶势力、地头蛇,其儿子是泸州交警,派出所包庇不处理等。6月11日,泸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官微发布情况通报,还原事件原委,并就网传的五大谣言进行澄清。据警方调查证实,该事件系交通事故纠纷引发口角争执,处警人员到达后即将双方带至派出所调查,打人者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拘留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不存在“黑恶势力”“包庇”等情况。通报还提到,公安机关已对6名编造、传播、散布谣言者进行处罚。舆论场上,多数网民点赞警方处置高效迅速,呼吁严惩造谣者。

总体而言,泸州警方应对该起谣言得当有序,有力平息舆论疑虑,体现出极高的舆情素养,值得各地有关部门参考借鉴。首先,该起谣言诞生之初并无较高舆论关注,谣言恶劣程度、发酵速度亦无明显风险,但泸州警方敏锐跟踪谣言发酵轨迹,在48小时内完成核查并以官方通报的形式公开回应,舆情意识和响应速度均表现“在线”。其次,官方通报内容翔实,一一列举网络流传的谣言并进行释疑,还援引医院诊疗报告、监控视频等事实证据增加可信度,毫不回避舆论对于当事人“背景情况”的关切,做到有理有据、开诚布公。最后,通报对殴打他人的唐某以及6名造谣者的处罚结果,促成舆情应对与实体工作“双闭环”,起到社会震慑效应,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張庭奪回上億資產有望 陸法院判定:解除凍結部分財產
加入[台籍大陸律師黃致傑]粉絲團

分享